/文本/ 单一神教的历史充满了神圣先知对未来事件的启示和预言,尤其是关于卡尔巴拉事件及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崇高地位的预言。本文通过整合并重写三篇文本,探讨了《约翰启示录》(新约)、《古兰经》中的《晨光章》和《列班者章》、先知耶利米书以及隐藏的犹太书《内布伊特·希尔德》中关于这一事件的迹象。所有主要经文和段落均保持原意,未更改《古兰经》经文的内容,以完整且连贯的方式呈现。本文仅从历史和宗教角度分析这些预言,不涉及任何宣扬暴力或仇恨的内容。
《约翰启示录》中的预言 《约翰启示录》是《新约》的最后部分,揭示了未来的事件。上帝允许耶稣基督(愿他安宁)通过异象向其门徒约翰展示这些事件,并由天使为他解释其含义。约翰记录了他所见所闻。
第五章:羔羊与书卷 在第五章中,约翰看到24位灵性领袖,其中一位交给他一卷书卷,等待被打开。他期待“犹大支派的狮子”(大卫的后裔)来开启书卷,但出现的不是狮子,而是一只羔羊(牺牲的象征):
我因无人配展开或阅读那书卷而大哭(第五章,第4节)。
但24位长老之一对我说:不要哭,看,犹大支派的狮子,大卫的后裔,已经得胜,他有资格展开书卷和其上的七个封印(第五章,第5节)。
我观看,却见不是狮子,而是一只羔羊,站在宝座和众灵性生物及24位长老中间,身上带有致命的伤痕。他有七角七眼,这是神差遣到全世界的七灵(第五章,第6节)。
那羔羊走近,从坐在宝座上的右手接过书卷(第五章,第7、8节)。
当羔羊接过书卷时,24位长老在他面前俯伏敬拜,每人手持竖琴和盛满香的黄金碗,象征信徒的祈祷。他们为羔羊唱新歌,称:
你配拿书卷,揭开其封印,因你曾被杀,用你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归于神,使他们成为我们神的祭司和君王,他们将在地上掌权。
随后,约翰看到数百万天使围绕着羔羊和灵性生物,高声唱道:
那被杀的羔羊配得权柄、财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和颂赞。
接着,他听见天上、地上、地底和海中的一切受造物齐声唱道:
愿颂赞、尊贵、荣耀和权能归于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直到永远。
四位灵性生物说“阿门”,24位长老俯伏敬拜(第五章结束)。
在圣书中,羔羊象征牺牲,指向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他在《列班者章》中被描述为伟大的牺牲。约翰期待“犹大支派的狮子”(以撒的后裔),但羔羊(易斯玛仪的后裔)的出现,彰显了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的崇高地位。地上掌权的描述与什叶派关于侯赛因伊玛目在末世再临后统治千年的说法相符。此外,提到“狮子”及后续章节中的“狮头马”可能暗指耶齐德在卡尔巴拉事件的犹太顾问角色。
第六章:白马与红马 在第六章,约翰描述羔羊揭开书卷封印的景象:
我观看,羔羊揭开第一个封印时,四位灵性生物之一以雷鸣般的声音说:来吧!我看见一匹白马,马上的骑士手持弓,头戴冠冕,策马向前,屡战屡胜,成为征服者。
羔羊揭开第二个封印时,第二位灵性生物说:来吧!随即出现一匹红马,骑士被赐予一把剑,能从地上夺走和平,带来混乱。于是,战争与流血四起。
这些段落指向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的忠实坐骑祖尔贾纳赫,起初为白色,在卡尔巴拉战场因伤血染成红色。一些基督教派别将此归于耶稣(愿他安宁),但耶稣骑的是进入耶路撒冷时的驴,而先知穆罕默德(愿他安宁)的坐骑是骆驼,而非马匹。这一区别证实这些段落与卡尔巴拉事件及祖尔贾纳赫有关。
第九章:第六号与幼发拉底河 在第九章,约翰提到幼发拉底河:
第六位天使吹响号角时,我听见从神面前的金祭坛四角发出的声音,对第六位天使说:释放被捆绑在幼发拉底大河的四个魔鬼天使。于是,这四个为那日那小时准备的天使被释放,杀死三分之一的人。我听见他们拥有两亿骑兵,骑士身穿火红、天蓝和黄色的铠甲,马头似狮子,口中喷出烟、火和硫磺,消灭了三分之一的人。
幼发拉底河是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殉难之地,而非基督教信仰中耶稣(愿他安宁)被钉十字架的耶路撒冷(穆斯林不认同此说,相信被钉者为犹大·伊斯卡里奥特,耶稣仍存活)。此段明确指向卡尔巴拉及侯赛因伊玛目的殉难。
第十一章:大城中的烈士遗体 在第十一章,约翰提到在一座大城中展示烈士遗体:
当这两个见证者完成三年半的见证后,从无底坑上来的怪兽将与他们争战并杀死他们。他们的遗体在大城的街道上展示三天半。这城在罪恶与腐败上类似所多玛和埃及,也是他们的主被钉十字架之地。在此期间,无人获准埋葬他们,各族各民的人将观看他们。
此段落指向卡尔巴拉烈士遗体在达马士革的展示,而非单一人物(如耶稣)。将达马士革比作所多玛和埃及,反映了耶齐德统治时期的腐败与压迫,与《晨光章》中关于阿德族和伊兰姆城的经文相符。
第十二章:披日之女 在第十二章,约翰提到一位披着太阳、头戴十二星冠冕的女子,此女子暗指法蒂玛·扎赫拉(愿她安宁),详细分析将在另一篇文章中探讨。
获救的广大群体 约翰还提到一大群来自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的人:
此后,我看见一大群人,来自各族、各方、各民、各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人数众多,无法计数。他们身穿白袍,手持棕榈枝,齐声说:救恩归于坐在宝座上的我们的神和羔羊!此时,所有天使围绕宝座、长老和四灵性生物,俯伏敬拜神,称:阿门!颂赞、荣耀、智慧、感恩、尊贵、能力和力量归于我们的神,直到永远,阿门!
一位长老问约翰:这些白袍者是谁,从何而来?我答:主啊,你知道!他告诉我: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用羔羊的血洗净了他们的袍子,使之洁白。因此,他们如今在神宝座前,日夜在祂的圣殿中事奉祂。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将庇护他们,他们不再饥渴,不受烈日炙烤,因站在宝座前的羔羊将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之泉,神将擦去他们眼中的泪水。
这些段落指向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为地上之人代求的特殊地位,这是什叶派信仰中的重要观念。
《晨光章》中的十夜及其与《约翰启示录》的对应 在《晨光章》中,真主以十夜起誓:
以晨光发誓,
以十夜发誓,
以偶数与奇数发誓,
以夜行时发誓。
(《古兰经》89:1-4,译自 https://surahquran.com/)
这十夜指穆哈兰姆月的前十夜,当时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前往卡尔巴拉,并在阿舒拉日洒下纯洁之血。从哲学角度看,还有哪十夜比这更珍贵?神的至洁之人在此成为牺牲。这十夜与卡尔巴拉事件——神圣历史转折点——密切相关。侯赛因伊玛目的车队从麦地那到麦加,再到卡尔巴拉,在这十夜达到高潮,其及忠实同伴在穆哈兰姆第十日(阿舒拉日)殉难。这些夜晚象征着正义对抗邪恶、为维护神圣价值观的牺牲。
《晨光章》后续经文提到对压迫民族的惩罚:
你不知道你的主如何对待阿德人,
[那拥有高大柱子的伊兰姆城,
那样的城市在各地未曾被创造,
以及在山谷中凿石的赛莫德人,
还有那拥有桩子的法老。
(《古兰经》89:6-10,译自 https://surahquran.com/)
这些经文提到对阿德、赛莫德和法老等压迫民族的惩罚,与《约翰启示录》第十一章中耶齐德时期达马士革因腐败被比作所多玛和埃及的描述有惊人相似之处。在《约翰启示录》中,卡尔巴拉烈士的遗体在大城(达马士革)街道上展示三天半,未获埋葬。这种压迫与《晨光章》中阿德族和伊兰姆城的惩罚相符,均指因腐败和压迫受神圣惩罚的城市。这种非偶然的对应揭示了两部天启文本的深刻联系,强调卡尔巴拉作为对抗压迫的例证的重要性。
《晨光章》第三节(“偶数与奇数”)与耶齐德在卡尔巴拉事件后三年零三个月的统治时间相符。据说耶齐德因爱妾哈巴巴之死病倒而亡,可能与“偶数”之暗示有关。该节经文的编号(第三)也与此时间对应。此外,卡尔巴拉事件后约五六年,凶手如希姆尔、乌拜杜拉·伊本·齐亚德等被穆赫塔尔·萨卡菲惩治,与第六节关于阿德族惩罚的描述相符。这些数字和概念上的对应强化了《晨光章》与卡尔巴拉事件的联系,表明这些经文特指这一重大神圣事件。
先知耶利米书 先知耶利米(愿他安宁),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时期见证了所罗门(愿他安宁)留下的国家毁灭及犹太人被流放巴比伦。神为证明死后复活,使他的驴死去百年后复活。在《耶利米书》(第50页,第47章,第10节)中,预言了千年后的事件:
今日是神复仇之日(末世救主降临之日)。神决意从敌人那里为他复仇。神的剑将开始复仇,神的剑将以他们的血饱足,因神在幼发拉底河北岸献上了牺牲。
此段明确指向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在幼发拉底河畔的殉难。神通过穆赫塔尔·萨卡菲一次复仇,终极复仇将在救主降临时实现。这一预言直接提到幼发拉底河,与卡尔巴拉事件密切相关,凸显侯赛因伊玛目作为神圣牺牲的地位。
隐藏的犹太书《内布伊特·希尔德》 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他安宁)诞生前七十年,犹太学者之子拉赫曼·哈富塔出生,出生后即俯伏并开口,其言辞晦涩,令犹太学者震惊。其父因惧其言论影响,命其沉默。十二年后,他再次开口,预言末世先知及其后裔,其言辞令学者困惑。这些预言后被收集,但几个世纪未公开。1726年,一位改宗伊斯兰的犹太学者在伊斯坦布尔出版了《流放与戒律》,包含这些预言,提到穆罕默德(愿他安宁)、破偶及升天,还提到“女仆之子”(亚伯拉罕之妻哈伽尔),其后裔将改变世界。
该书最惊人的部分与卡尔巴拉事件相关:
- 第16节:
六人将陷入极度苦难,苦难接踵而至,追随者亦将受苦。
此节可能指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的子女及同伴,如阿里·阿克巴、穆罕默德、奥斯曼、阿里·阿斯加尔、阿卜杜拉或阿巴斯、卡西姆、穆斯林之子,在卡尔巴拉面临巨大苦难。
- 第17节:
他们将受苦被撕裂粉碎。
此节指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圣体被耶齐德军队马匹践踏,象征敌人残忍。
- 第18节:
头颅自后被匕首割下,两手被斩断,发生在幼发拉底河畔,天地将发生变化。
此节指希姆尔·伊本·齐勒贾乌尚从侯赛因伊玛目后颈割下其头颅。据史书记载,希姆尔因先知(愿他安宁)吻侯赛因咽喉而从后割头,或因畏惧其目光或类似易斯玛仪牺牲事件而无法从前割头。“两手被斩断”指阿巴斯(愿他安宁)为营地取水时双手被斩。“幼发拉底河畔”为卡尔巴拉,“天地变化”指阿舒拉日后的红风、黑暗等异象。
- 第19节:
色彩斑斓的帐篷——子嗣的居所被焚烧,显露受宠的著名亲属,传言他们渴死。
此节指欧麦尔·萨德军队焚烧圣裔帐篷及忠实同伴和家人渴死,体现圣裔的极度苦难及敌人压迫。
该书还有其他相关经文,可参考原文。
《列班者章》中的伟大牺牲 《列班者章》(《古兰经》第37章)述及亚伯拉罕(愿他安宁)奉神命牺牲其子易斯玛仪(愿他安宁)的故事(37:99-107):
他说:“我要去见我的主,他将引导我。”
“我的主啊!赐我一个正直的儿子。”
于是我们以一个宽容的男孩赐予他喜讯。
当他长到与父亲同行的年纪,(亚伯拉罕)说:“我的儿啊,我梦见我要宰你,你有何意见?”他说:“父亲啊,按你受命的去做,若神意,我将是坚忍者之一。”
当他们二人归顺,并将他置于额前,
我们呼唤他:“亚伯拉罕啊!”
“你已应验了梦境,我们如此赏赐行善者。”
“这确是一个明显的考验。”
我们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赎回了他。
(《古兰经》37:99-107,译自 https://surahquran.com/)
这些经文述及亚伯拉罕(愿他安宁)准备依神命牺牲易斯玛仪(愿他安宁),最终神以“伟大牺牲”赎回易斯玛仪。许多什叶派学者认为此“伟大牺牲”指侯赛因伊玛目(愿他安宁),他是易斯玛仪的后裔。卡尔巴拉的殉难作为神圣的伟大牺牲,完成了这一故事。此牺牲不仅指侯赛因伊玛目为神牺牲,也指他作为真理与谬误标准及人类救赎者的地位。《约翰启示录》中的羔羊亦指此伟大牺牲,来自易斯玛仪而非以撒后裔。这在《列班者章》与《约翰启示录》中确认了侯赛因伊玛目作为神圣牺牲的崇高地位。
易斯玛仪牺牲的故事与卡尔巴拉事件相似,因两者均体现对神命的完全归顺及牺牲准备。如易斯玛仪完全顺服神命,侯赛因伊玛目明知结局仍为维护信仰与抗压迫前往卡尔巴拉,献出自己及家人的生命。
发表回复